这一年(一)

 

By Deckie He Dong, current full-time SMU MBA student

虽然是从SMU研究生办公室领到了这个写SMU MBA blog的任务,但由于本身自己也想写些什么来总结自己这一年多来的经历,于是就一举两得了。下手之前也想了很久该遵循怎么一个结构,但是千头万绪,于是就只能尽量写的有逻辑一些吧。今天先开一个头,争取在整个blog中,写一写我自己这一年经历的MBA学习、校园活动、工作实习以及一些感触。写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其他人,更不代表学校,只是希望能给看到的人一个角度,也给自己留一个记录。


时间是怎么样爬过了我皮肤 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林夕《笑忘书》

恍恍惚惚之间,已经进入了二字头的最后一年, 而一年之期的MBA学习生涯也进入了尾声。这一年,其实早从冒出出国念书的想法时就已开始,在经历了迷茫,犹豫,纠结,煎熬,欣喜,期待,焦虑,惶惑等若干情绪后,跌跌撞撞走到现在。虽然心知离成功尚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但回望这一年,自己的一些成长清晰可见,总还是值得高兴的。

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听说过MBA,对MBA都有自己的看法。在作出出国念MBA的决定之前,我也看了网络上很多关于念MBA值不值得的讨论。一个认为MBA无用的著名论调是“rubbish in,rubbish out”(垃圾进,垃圾出)。有道理, 但太绝对。其实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人而异。没有任何一个学位,学习项目能够保证改变你的人生。无论你去念的学校多么优秀,你最终能够保证拿到手的也只是一个学位而已(如果顺利毕业的话)。MBA有没有用,取决于两点,一是你想通过MBA得到什么,二是你怎么做。即便是rubbish,设定合理的目标,付出该有的努力,你也可以有不错的回报——不要太直接的把回报等同于钱,虽然这是个很好的衡量标准。

具体到我身上,念MBA,或者更准确说,出国念MBA的目的,除去一部分家庭原因,更主要的是想提升自己到另一个平台,从知识理论水平到实践操作以及见识、理念的一个新平台。按下过程中的迷茫纠结不表,在一年前的十月,我拿到了新加坡管理大学(SMU)的MBA录取通知书。

新加坡管理大学在国际上并不是一所名校,至少在中国并没有很多人听过她的名字。尽管同为新加坡政府公立,提到新加坡的大学,还是新加坡国立(NUS)或者南洋理工(NTU)更耳熟能详一些。这并不奇怪,因为新加坡管理大学直到今年也不过14年的光景。

第一次与新加坡管理大学的接触是在2012年3月。当时SMU在北京开MBA宣讲会,而我则是刚刚萌生出出国念书的想法,于是报名去听了一节演示课程。老实说,我当时的语言水平尚不足以支持我完全明白课程的内容,到现在也只大略记得讲的是孟买的dabbawallah,但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教授启发式的讲解还是让我记忆犹新,而同样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整个MBA营销团队的专业性。当时课程结束时,授课教授和所有与会人员合影。我原本以为只是内部工作需要,没有想到几天后收到了来自校方的电子邮件,感谢出席宣讲会并附上了合影照片。

he-dong-group-photo

与NUS和NTU相比,SMU的MBA项目(全职)最短,只有一年时间,从每年1月份至12月。但价格却并不便宜,我入学时的学费与其他两所相比,甚至还略高一些,今年估计三所学校都又有所增长。

虽然项目正式开始是从1月份,但从拿到录取通知书,或者说接受录取的那一刻起,MBA生涯就开始了。在项目开始前三个月,新生需要通过网络预先学习三门基本课程:会计,公司金融和数理统计,并通过网络测试。同时,学校也会时不时发邮件沟通一些必需的准备工作。具体到个人,一些准备工作也必需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加强口语练习啊,行李打包准备啊,落实在坡生活细节啊,提前在Facebook等社交网站和未来的同学取得联系啊等等。入学前的这一两个月绝对是充满着憧憬和忙碌的。